一、利潤的構成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直
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
未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扣除所得稅影響后的凈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項目。
凈利潤與其他綜合收益的合計金額為綜合收益總額。
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顒铀纬傻?、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人
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
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顒铀l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
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與利潤相關的計算公式主要如下:
(一)營業利潤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一營業成本一稅金及附加一銷售費用一管理費用一研發費用
一財務費用+其他收益+投資收益(一投資損失)
+凈敞口套期收益(一凈敞口套期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一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一信用減值損失
一資產減值損失+資產處置收益(一資產處置損失)
其中:
營業收入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所確認的收入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成本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所發生的實際成本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
務成本。
研發費用是指企業進行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化支出以及計入管理費用自
行開發無形資產的攤銷。
其他收益主要是指與企業日?;顒酉嚓P,除沖減相關成本費用以外的政府補助。
投資收益(或損失)是指企業以各種方式對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或損失)。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或損失)是指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
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信用減值損失是指企業計提的各項金融工具減值準備所形成的預期信用損失。
資產減值損失是指企業計提有關資產減值準備所形成的損失。
資產處置收益(一損失)反映企業出售劃分為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金融工具、
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性房地產除外)或處置組(子公司和業務除外)時確認的處置利
得或損失,以及處置未劃分為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生產性生物資產及無
形資產而產生的處置利得或損失,還包括債務重組中因處置非流動資產產生的利得或
損失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換出非流動資產產生的利得或損失。
(二)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一營業外支出
其中:
營業外收入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日?;顒訜o直接關系的各項利得。
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日?;顒訜o直接關系的各項損失。
(三)凈利潤
凈利潤=利潤總額一所得稅費用
其中,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
二、營業外收支
(一)營業外收入
1.營業外收入核算的內容。
營業外收入是指企業確認的與其日?;顒訜o直接關系的各項利得,主要包括非流
動資產毀損報廢收益、與企業日?;顒訜o關的政府補助、盤盈利得、捐贈利得、債務
重組利得等。
2.營業外收入的賬務處理。
企業應通過“營業外收入”科目,核算營業外收入的取得及結轉情況。
(二)營業外支出
1.營業外支出的核算內容。
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日?;顒訜o直接關系的各項損失,主要包括非流
動資產毀損報廢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盤虧損失、非常損失、罰款支出、債務重組
損失等。
2.營業外支出的賬務處理。
企業應通過“營業外支出”科目,核算營業外支出的發生及結轉情況。
三、所得稅費用
企業的所得稅費用包括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兩個部分,其中,當期所得稅是
指當期應交所得稅。
(一)應交所得稅的計算
應交所得稅是指企業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的針對當期發生的交易和事
項,應交納給稅務部門的所得稅金額,即當期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是在企業稅
前會計利潤(即利潤總額)的基礎上調整確定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一納稅調整減少額
納稅調整增加額主要包括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允許扣除項目中,企業已計入當期費
用但超過稅法規定扣除標準的金額(如超過企業所得稅法規定標準的職工福利費、工
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業務招待費、公益性捐贈支出、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等),以
及企業已計入當期損失但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不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如稅收滯納金、
罰金、罰款)。
納稅調整減少額主要包括按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允許彌補的虧損和準予免稅的項目,
如前5年內未彌補虧損和國債利息收入等。
企業當期應交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為:
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x所得稅稅率
(二)所得稅費用的賬務處理
企業根據會計準則的規定,計算確定的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之和,即為應從
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即: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
其中,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末余額一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初余額)-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末余額一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初余額)。
企業應通過“所得稅費用”科目,核算企業所得稅費用的確認及其結轉情況。
四、本年利潤
(一)結轉本年利潤的方法
會計期末結轉本年利潤的方法有表結法和賬結法兩種。
1.表結法。
表結法下,各損益類科目每月末只需結計出本月發生額和月末累計余額,不結轉
到“本年利潤”科目,只有在年末時才將全年累計余額結轉至“本年利潤”科目。
2.賬結法。
賬結法下,每月末均需編制轉賬憑證,將在賬上結計出的各損益類科目的余額結
轉至“本年利潤”科目。
(二)結轉本年利潤的會計處理
企業應設置“本年利潤”科目,核算企業本年度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
會計期末,企業應將“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收益”“營業外收
入”等科目的余額分別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貸方,將“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
務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信用減值損失”“資
產減值損失”“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等科目的余額分別轉入“本年利潤”科目
的借方。企業還應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資產處置損益”科目的凈收
益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貸方,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資產處置損
益”科目的凈損失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借方。結轉后“本年利潤”科目如為貸方
余額,表示當年實現的凈利潤;如為借方余額,表示當年發生的凈虧損。
年度終了,企業還應將“本年利潤”科目的本年累計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
分配利潤”科目。如“本年利潤”為貸方余額,借記“本年利潤”科目,貸記“利潤
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如為借方余額,作相反的會計分錄。結轉后“本年利潤”
科目應無余額。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